咨询:0755-22213978
首页 > 品牌方法 > IP设计方法
从 <南京照相馆> 看教育 IP 设计新思路:如何借历史题材讲好育人故事


当《南京照相馆》的胶片在银幕上流转,那些泛黄照片里的眉眼、褪色书信里的字迹,突然让遥远的历史有了可触摸的温度。这或许正是当下教育 IP 设计最该汲取的养分 —— 在快餐化信息泛滥的时代,历史题材不该是教科书里干巴巴的时间线,而应成为育人故事的鲜活载体。

从 “宏大叙事” 到 “微观切片”:让历史人物走进教育 IP
教育 IP 的核心是 “育人”,而历史本身就是最厚重的教材。《南京照相馆》的妙处,在于它没把镜头对准宏大的历史事件,而是聚焦一家照相馆里来来往往的普通人:逃难的学生在相纸背面写下对知识的渴望,教书先生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读书的模样,这些细碎的片段反而比空洞的口号更能让人感受到教育在乱世中的力量。这提醒我们,教育 IP 设计若想借历史题材打动人,就得跳出 “伟光正” 的框架,从具体的人、具体的场景入手。就像某教育品牌打造的 “老课本 IP”,没有直接宣讲 “传承文化”,而是复原了民国课本里的插画、课文,让孩子们通过临摹、朗读,自然感受到文字背后的风骨。
搭建 “古今对话” 桥梁:让历史智慧照进当下教育

历史题材的育人故事,需要找到 “古今对话” 的密码。《南京照相馆》里有个细节:1937 年的摄影师用老式座机拍照,2023 年的修复师用数字技术还原照片色彩,两个时空在暗房里重叠。这种处理方式,让观众觉得历史不是过去式,而是能照进当下的镜子。教育 IP 设计也该如此,把历史中的教育智慧与当代需求结合。比如有个非遗教育 IP,讲述古代私塾先生如何因材施教,不是单纯复刻典故,而是用动画展现先生根据学生性格调整教学方法,再关联到现在的个性化教育理念,让家长和孩子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用 “留白” 代替 “说教”:在含蓄中引发主动探寻
情感共鸣的营造,往往藏在 “未说尽的话” 里。《南京照相馆》里有张被战火烧去一角的毕业照,照片上的学生们举着课本,笑容里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却又透着一股倔强。这种留白式的表达,比直白的抒情更有力量。教育 IP 设计若想让历史故事深入人心,也该学会 “藏”。有个红色教育 IP 设计了一系列 “老教室” 场景,墙上的课程表停留在 1949 年,黑板上还留着未写完的 “新中国” 三个字,孩子们走进来会好奇地问 “当时的老师教什么”,这种主动探寻比被动接受更有教育意义。
从 “故事传递” 到 “行动参与”:让历史 IP 落地生根
历史题材的育人故事,最终要落到 “行动指引” 上。《南京照相馆》结尾,当代学生对着老照片里的同龄人敬礼,这个画面无声地完成了一次精神传承。教育 IP 不能只停留在 “讲故事”,更要设计能让用户参与的载体。比如某历史教育 IP 推出 “时光交换日记”,让现在的学生写下想对过去学子说的话,再通过 AI 技术生成 “老照片回信”,用历史人物的口吻鼓励他们珍惜当下。这种互动,让历史从 IP 形象里走出来,真正融入育人过程。

《南京照相馆》的热映,其实在提醒我们:教育 IP 的生命力,在于能否让历史照进现实,让故事变成力量。当我们不再把历史题材当作 IP 设计的装饰,而是深挖其中的育人内核,那些曾经沉睡的时光,就会成为教育品牌最动人的底色。

【用IP为品牌赋能 | 让品牌更有价值】

橙象设计专注品牌 IP 全链路服务:

核心服务品牌 IP 设计 | IP 策略规划 | IP 形象塑造 | IP 衍生品开发

咨询热线0755-22213978

官网直达www.oebrand.com.cn(查看更多 IP 案例)


设计方法

上一个新闻 下一个新闻